据公告,共1172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自11月1日起提升。这是继今年9月份以来,财政部*二次以文件形式对出口退税率进行大规模的调整。 自世界贸易摩擦以来,商务部已经多次表示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,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。 较近还有哪些利好政策落地? 一、原产地证书可在“单一窗口”申领! 10月30日,海关总署和中国贸促会联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。贸促会原产地证书申领功能将于11月1日在我国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正式上线运行,实现企业申领全流程电子化、无纸化。 目前,“单一窗口”已实现与25个部委的系统“总对总”对接,提供货物申报、舱单申报、运输工具申报、展览品申报、许可证件申领、原产地证书申领、企业资质办理、查询统计、出口退税、税费支付、加贸保税、跨境电商等12大项基本功能,满足国际空运、海运、公路等各种口岸类型和特殊监管区、自贸试验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办理,实现“一点接入、一次提交、一次查验、一键跟踪、一键办理”,有效降低了通关成本,缩短了通关时间,减轻了企业负担,受到企业热烈欢迎。“单一窗口”实行免费申报制度,所有企业通过“单一窗口”申报全部实行免费。 下一步,“单一窗口”建设将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,开展与银行、保险、邮政、民航、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。 二、20条措施**外贸稳增长 10月13日,**印发《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》,该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,并明确了国家**、商务部、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的分工。 工作方案提出的20条措施都是实招,抓住了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核心内容概括来说,就是“减单证、提时效、降成本”。 围绕减单证,工作方案明确提出,2018年11月1日前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减至48种;除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,2020年底前,监管证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、网上办理。 优流程方面,工作方案指出,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,推进海关、边检、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。提高进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,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。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,“先放行后缴税”。 提时效方面,海关总署介绍,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/3。 此外,工作方案还强调,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管理制度,未经**批准,一律不得新设涉及进出口环节的收费项目。清理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,对实行定价的,严格执行规定标准;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,督促收费企业执行有关规定,不得违规加收其他费用。鼓励竞争,破除垄断,推动降低报关、货代、船代、物流、仓储、港口服务等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。加强检查,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。2018年底前,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2017年减少100美元以上。 三、各省扶持制造业 10月31日,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(CFLP)联合公布,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降至50.2,反映外部需求变化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降1.1个点至46.9,刷新年内新低。 在去年8月,广东省出台了《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(粤府〔2017〕90号),推动全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作取得新成效。截至2018年9月底,已累计为企业直接减负约1230亿元。 今年以来,广东省委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。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用地**、用地价格优惠、工业厂房分割登记、项目审批等问题,省修订完善并于8月31日出台了《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(修订版)的通知》,实施后预计2018—2020年可累计为企业直接降成本**2000亿元。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,在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推出后,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措施正酝酿推出,包括把增值税税率从三档简并至两档同时下调税率,以及降低社保费率等。